大家好,今天是回家的第二天,在我弟的帮助下,将2017.01.01-2019.12.31日记给扫描后电子化了。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找日记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本书,一本启发我开始写日记的书——《奇特的一生》。刚刚将这本书重新读完,临时出现了一些感想,于是写下来分享出来。
从主人公柳比歇夫谈起
柳比歇夫是谁?柳比歇夫是一位前苏联的科学家,一生成就斐然,留下了非常大的遗产:
- 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包括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等方面的经典著作
- 写了12500页打字稿的论文和专著
于是作者询问出一个问题:
他,我们同时代的人,一生干了那么多的事情,产生了那么多的思想,这是用什么方法达成的?最后几十年,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有增无减。关键不是在数量上,而是他是怎么样,用什么方法做到的。柳比歇夫对我最有吸引力的精粹、核心正是这个方法。
作者研究了柳比歇夫的生前日志。得到了一下的结论。
第一层,设定一生的奋斗目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做人,一定要设定人生目标,才能够走向更好的人生。柳比歇夫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呢?创造生物自然分类法!
“要创造这样一种分类法,必须先找出某种类似的原子量;我想对没有直接功能的机体结构中的曲线进行数学研究,通过这个方法来找……”柳比歇夫在1918年这样写道,“这项工作在数学上看来困难极大……我起码要过5年,等数学基础打好一些,到那时候才能着手完成这项主要任务……我立意要写一部数学生物学;一切企图把数学运用于生物学的尝试,都将包容于这部书中。” ——《奇特的一生 · 第六章》
这是多么宏大的目标。所以周围的人对于这个目标的反应都有所冷淡。但是柳比歇夫都是坚定地走下去呀。
第二层,时间统计法
设定那么宏大的计划,一定要完成呀。作为自然科学家,当然要从实际出发。那么什么是实际呢?自己能够活多少岁是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
上面是中国统计年鉴2021年中关于几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直到2015年,我们国家的平均寿命才到76岁。
虽然没有找到当年苏联的人口普查数据,但是当年的平均寿命肯定也不到76岁。所以柳比歇夫要在平均寿命之前,就完成这个目标。
为了提醒自己珍惜时间,柳比歇夫自创了“时间统计法”。按照“日期 + 事件 + 花费时间”的格式,每天记录5-7行内容。并且不断复盘,产生月度总结、季度总结、年度总结等内容来反思自我,让自己不要偏离人生目标这条主线。
第三层,精确感知时间
想要做好时间统计,就需要精确感知时间。于是柳比歇夫在长期的生活当中养成了一项技能:精确感知时间。
多年来经常看表的结果,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嘀嗒嘀嗒走着的生物钟,在他身上已经成为一种感觉兼听觉器官。——《奇特的一生 · 第五章》
只要精确感知时间,才能够记录时间,进行时间统计呀。
结语
读完了这本书,发现这本书对我的生活影响非常大。
- 2016年12月读,开始撰写日记。
- 2018年元旦读,开始记录时间
- 2019年元旦读,做时间统计,写年度总结报告
- 2019年3月份读,写出了人生规划。
- 2020年读,设定日记模板。
- 2021-至今,不断修改自己的日记,让日记更加贴合实际生活。
今天读完后,郑重推荐给大家这本书,希望大家也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内容,那么推书就没有任何问题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