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撰写于2024.02.02高铁动车上的内容。整理完善之后,这当做一篇博客发表出来。)
春节过年期间,坐着高铁回家,没想着玩手机,记录一路的变化。把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用心感受这个旅途。
记录人 冬冬
时间 2024.02.02
车次 G1212
刚刚出发,一路白雪皑皑啊。这就是小学语文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当然,不够应景,还差“孤舟”与“蓑翁”。不过现在冰面上都能够开车了都,哪里来“孤舟”与“蓑翁”
由于是起点,整个车厢还没有坐满。暂时没有年味的感觉。心中也没有感受。不过此时是离开女朋友了,有那么一丝丝不舍。
10:19 到达沈阳北,大批人上来,车厢快被填满了。嘈杂声一起,年味有那么一点点出现。
当然刚刚看着沈阳的大街,雪也没有长春那么多,车流量也多了一点₍˄·͈༝·͈˄*₎◞ ̑̑似乎这300km的距离开始让城市活起来了(当然也可能是错觉,我上车的时候,大早上,谁出门呀)
想起十一假期骑车来沈阳,花费了十几个小时才骑车到沈阳,这一个小时就到了。然而,相对于高铁,骑车能够看到更多的细节内容:一路吃的东西的细微变化,国道两边小镇的主营业务,多少km一个小镇(曾经靠这牛车运输的时候,一天走30km,所以长春到沈阳国道边的镇子也就大概30km一个)。
不过在沈阳记住两件事情,一者浑河,顺着沈水河边骑车而行几十km,另一者为伪满皇宫,和曾经看到的历史相融合,曾经死板的文字活起来了都。
过了沈阳后,路边田野中不再是深深的雪,而是可以看到些许裸露的土地呀
到了葫芦岛附近,因为靠近海边,于是土地表面都没有雪了都₍˄·͈༝·͈˄*₎◞ ̑̑
到了葫芦岛站,突然间想起了曾经为什么辽东长城修的那么奇怪了。那么冷,还都是未开化之地,当然不能够画直线,应该根据后勤和困难程度来修长城呀。所以凹陷进去,还算正常呀。
要是开发的话,大明开国,哪里来的钱,哪里来的人口?
到了清朝,自己这样起来的,不能让蒙古也学着自己,对自己再来一次这样的操作。修筑柳条边的时候,把这样的缺陷给补上
虽然非长城的砖石结构,可是这样修,和长城起到作用有区别吗?
13:05 到了秦皇岛(山海关是秦皇岛市的一个区),看一眼地图,果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小时候还会问,为什么这种地方不绕过去呢?
直到大学2017年出去转一转才知道,打仗可不是画直线,走直线的想法来源于我家附近都是平原,便觉得世界其他地方都是平原。
可是就算是平原,还有河流挡路呢,还种粮食呢?你为了行军,把粮食踩了,你看看曹操马踏麦田都要把自己的头发割了来表明遵守法度呢(˃ ⌑ ˂ഃ )
走山海关多好走呀,绕进山里,粮食怎么运,水到哪里喝,别人放火烧山怎么办(三国的几把火呀,赤壁之战的火,夷陵之战的火,烧灭了多少兵马)?
还不如把这个关打下来,打下来也就损失兵马;绕道,那是九死一生之路呀(所以邓艾走小路入川,需要多大勇气)
除了古代,近代也很重要。秦皇岛有一条重要的铁路——大秦铁路——山西大同到秦皇岛的铁路,主要是把山西的煤运出来。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把山西煤运出来,要到四通八达之处,秦皇岛正好是一个好地方:可走海运,可北上东北
面对兵家必争之地,杜牧会在阿芳宫发出感慨:“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那么看着山海关这种兵家必争之地,对我有啥启发呢?
(这张图来自于bilibili up主 檀东东)
现代社会地这种兵家必争之地是什么,是新知识,新产品,新渠道,也就是创新思维,而且是持续不断地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14:26 到达天津,可是对于天津 没啥印象(˃ ⌑ ˂ഃ ) 或许民国类电影或者电视剧中出现的津浦线,才让我第一次知道了天津这座城市。当时的疑惑是,南京浦口是个大城市作为铁路的一段能够理解,那另一段为啥是天津呢?为啥要修这条铁路。
看着这张地图,如果没有铁路的话,还有一条河呢——京杭大运河,没有铁路的年代,这条河流承担了南北航运的价值,天津就是重要的一站,成为了重要城市。
至于为何要修铁路,大概率是清末时,因为京杭大运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满清政府决定必须修铁路,沟通东南与京师,维护中央集权(八国联军侵华的东南互保,或许让慈禧老佛爷有了危机感)。
当然,提到这条铁路,我下面的旅途就是这条路线,让后我到蚌埠下车
沧州,德州,没啥印象
15:52,到达济南。首先见到的就是黄河,古代为济水河道,现被黄河改道所占据。因城市在河道之南,故称济南。小学课文里的“趵突泉”,咕噜咕噜,相当可爱,一瞬间记住了济南。
济南旁边的泰山,是一对平原的中央凸起。的确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方圆几百km内都是平原,没有山呀)。既然这样,古代称其为距离天庭最近之处,也就不难理解。那古代帝王在此处封禅,也是应有之意。
枣庄,历史书上台儿庄战役上记住了这个地名,正面战场打赢日军。
17:18到徐州,小时候呀,老人就和我说徐州是交通枢纽。不理解。
这抗战时期的铁路线路,徐州处在津浦线和陇海线的交汇处。四通八达之地,从淮南出发,那当然要通过徐州。
徐州第一次出现在课本是楚汉相争,项羽于彭城(徐州古地名)以3万军队打败56万的以刘邦为首的诸侯联军。以少胜多,用兵典范。
接下来就是我要下车的地方了。蚌埠,意为“遍布河蚌的码头”,是一个从小就听的城市。主要是当时本村外出务工人员很多都前往蚌埠,于是蚌埠这个名出现的频率相当之高。在我十岁前,我大爷以前就是在蚌埠这地方务工,回家会给我带一点新奇的东西。
蚌埠,千里淮河第一大码头。在津浦线建立后,蚌埠又成功连接南北。淮河交通东西,津浦线交通南北,经济不发达没有道理呀。
本次G1212高铁从蚌埠下车。本次内容撰写完毕。一路观察,只要用心,好玩的东西不少呢。
后面就去我家淮南了都
记录人 冬冬
2024.02.02
1212确认是老乡,学校也在沈阳吗?
不是,在长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