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我弟改简历的过程中,发现了他简历中有一堆问题(如简历的美观度、语法、中英文、单位的上下标等)。帮我弟改完之后,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能够发现这些问题呢?这大概就是经过几年的科研训练及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能力。
那么,继续追问一下:上学期间的科研学习会锻炼出什么能力呢?
信息获取的能力
虽然互联网带来了信息大爆炸,让每个人都能够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但是如何从这些海量的信息中抓取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并且用这些信息来指导我们的科研,这就是一种能力了。
科研是一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探索,这要求我们通过查阅相关的数据库找到前人的研究成果。常见的数据库如:
- Web of Science
- Scopus
- 中国知网
- ScienceDirect
- ACS
- Springer
- ……
在这些专业的数据库中,通过“检索 - 筛选 - 粗读 - 精读”的流程才能够得到用来指导科研的信息(如果老师帮你处理了这些,那这些就另说了都)。毕业前夕,导师让我把多年来学习的知识整理成ppt,并和组内的学生分享一下。关于文献管理的工作的总体设计图如下:
这包含了一个具体的流程和一个文献管理体系,能够辅助我们从海量的文献中抓取我们需要的信息。
着眼细节的能力
在我们读书期间,写的论文首先就要被导师审查。之前和导师讨论文章内容的时候,导师总能够从多种角度发现我论文的问题。比如说:
- 英文语法:时态、语态、单复数
- 排版格式:页码问题(Manuscript、Supporting Information、Response页码不同),参考文献(是否缺少页码、作者的问题、题目的上下标等)、图表问题(图表编号、图例、交叉引用等)
- 内容问题:关于内容的讨论是否合理
正是这种锻炼才能够让我在昨天一眼发现我弟简历的问题。
写作和演讲能力
写作不用说,毕业论文现在可是要经过多轮审查才可以通过。不锻炼好写作能力,语病、错别字、专业词汇等等都会出现问题,盲审怎么通过呢?(当然,因为毕业论文太长了,所以无论修改多少遍都会出现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多次检查、反复检查,减少问题的数量)
至于演讲能力,那就和组会相关了都。每两周开一次组会,这你的ppt还能够不好看吗。
Note:本篇文章仅是有感而发,逻辑性不强,敬请谅解。
参考内容
太专业了!
哈哈哈,这不够系统,想要理顺这些内容,有点难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