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后更新于 43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最近看到几篇文章,关于中小学教材有一种机制——防自学机制。本文在仅做概述,而不做细节性展开。毕竟如果细节性展开,可能要非常耗费精力。关于内容的展开,可以参考末尾的链接。
两种教学模式
- 苏联模式:五大三粗,内容丰富,但是可读性差
 - 欧美模式:娓娓道来,由浅入深,充满了趣味性
 
两种模式都很好,都能够培养人才。但是将两者糅合在一起的中国模式,那就不太好了都。
具体的表现
- 逻辑性不好:某些内容被删除了,造成了逻辑性完全的破裂。
 - 内容不足,删除了很多定理,改成了探索
 - 关联性不强,教材和考试相割裂
 
主要的原因
- 编写部门:编书部门的读者是直属领导,而不是中小学生
 - 教师:优秀的教师都被挖到了好学校;不好的学校用着不好的教材,也很难教好呀。
 - 学生:你这写的都是啥,我能够看明白吗?
 - 编写者:能力不足,看看当年毛爷爷阶段的时候,中小学教材都是谁编写的?(数学书:华罗庚;语文书:吕叔湘;英语书:许国璋;物理书:严济慈;地理书:竺可桢);编写获得的利益不足。
 
推荐的教材(Note:本部分推荐书籍没有经过考证,是看网上都推荐才列举的)
- 数理化:甲乙种本、数理化自学丛书
 - 生物:多个版本的图书学习
 - 地理:找老书学习,80年代附近的
 - 政治、历史:那就最新的图书吧
 - 英语:这个的话,找好老师吧
 - 语文: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七十二堂写作课
 - 课外书:十万个为什么(10年文革版,全书21册)、中学生文库(上海人民出版社,其中数学篇48册)
 
需要学习的能力
- 自学能力:信息收集、逻辑判断、总结归纳(连玩手机都不让玩,还学习呢?)
 - 专注:是电视、抖音不好看了,游戏不好玩了,还是小说不跌宕起伏了;学习,学啥玩意
 - 自律:这玩意反人类呀,训练这个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师资很重要,但是家长也应该认真一点。
参考内容
- 复读的难关
 - 背单词的基本操作
 - 学历低家长如何帮助高中孩子
 - 精力表(三)
 - 上课做笔记的危害
 - 学神与复读
 - 专注的条件
 - 另一种选择。
 - 人教B版使用说明
 - 学霸妈是怎样炼成的(二)?
 - 学霸妈是怎样炼成的?
 - 数学攻略
 - 复习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 针对训练的实战
 - 一、认知大脑
 - 最快最稳提高作文的方法
 - 人造学霸:雄心,梦想,持续不断的内驱力
 - 高三(一轮)复习方案
 - 第一篇 逆天计划
 - 第0篇高中学习方法攻略总纲
 - 最快最稳提高作文的方法
 - 更换科目的意义与价值
 - 旧B版题目的最大意义:题目含金量
 - 假教师三特征
 - 旧B版教材:高考备考完整路线
 - 贵州凯里一中理科省状元的启示
 - 数学:培养思路,比做复杂题更重要
 - 数学:培养思路,比做复杂题更重要(二)
 - 旧B版使用方法:前三刷
 - 长夜将至
 - 错题本的存在,本身就是个错误
 - 代数式变形本的制作与使用
 - 信息熵与学习难度
 - 高中作文满分之路
 - 在家自学为何困难重重?
 - 为什么广东卷、北京卷很简单
 - 县中逆袭攻略6:化学+生物
 - 高分经验=无用经验
 - 超级中学的秘密
 - “混子”老师的五种行为,一种足以毁掉你的高考
 - (2 封私信 / 8 条消息) 高一数学怎么学效率高? - 知乎
 - (2 封私信 / 8 条消息) 孩子到底该不该去补课? - 知乎
 - (2 封私信 / 8 条消息) 孩子到底该不该去补课? - 知乎
 - (2 封私信 / 8 条消息) 中国的教育有什么荒诞的搞笑的打脸行为? - 知乎
 - (2 封私信 / 8 条消息) 中国的教育有什么荒诞的搞笑的打脸行为? - 知乎
 - (2 封私信 / 8 条消息) 如何对待高中化学老师,拓展了一大堆的,与课本不相干的知识? - 知乎
 - 论教材的“防自学”设计
 - 以我的高中化学的经历来看资源差距
 - (6 条消息) 现在学生使用的教材真的是故意编得不适合自学吗? - 知乎
 - (6 条消息) 为什么现在的初高中理科类教材没有逻辑性,让人看不懂?难道是为了防止学生自学吗? - 知乎
 - 全部基础讲义和解题思路合集下载
 
			
个人觉得欧美模式的娓娓道来 由浅入深 挺不错的 最起码不是一下就接受太多 慢慢的接受 慢慢的消化 挺好
对于欧美模式,我看大学教材很有发言权。我曾经上学学的《有机化学》,那是什么东西,看不懂。直到换了本欧美教材,好家伙,这才有点意思